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塑膠病」正對山區野生動物帶來生存危機

塑膠無所不在。當人們將這些垃圾隨手遺留在大自然時,它們不知不覺可能會對動物的健康問題產生嚴重影響......

今年 3 月,英國科學家在野生動物身上發現一種因長期且大量攝取塑膠後所引發的新疾病,並為這項疾病正式命名為「塑膠病」(Plasticosis)。

 

所謂的塑膠病,並非由病毒或細菌所引起,而是指動物吃進塑膠後,身體器官會反覆出現發炎反應,而持續的發炎反應則會造成組織細胞損傷、結痂甚至嚴重變形,這些對動物的生長、消化與生存繁衍等都會連帶產生影響。

 

當動物們吃進大量塑膠垃圾後,身體會產生出「吃飽」的假象,然而,這些塑膠在體內既不會消化、也不容易排出,當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負擔、甚至再也無法進食;塑膠碎片(或微粒)在動物體內會反覆地造成器官細胞損傷與癒合,而牠們的器官就會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出現「纖維化」現象(註:近似於人類長期吸菸造成肺部纖維化、長期吸入大量粉塵導致矽肺病等狀態),進而導致身體虛弱、生病與死亡等的情況發生。

 

南湖山椒魚,與各式各樣的塑膠垃圾同住在一起。圖/鄭勝文

 

在南湖圈谷發現混有塑膠的排遺。圖/鄭勝文

 

這項研究新聞刊出後,臺灣自然生態保護專家們也掀起了部分討論。

 

對於有接觸過登山、野營或其他戶外活動的人們來說,多少都會對「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LNT)的概念有所耳聞,其中「自己帶上山的垃圾,自己帶走」這項口號更是廣受山友流傳。一直以來,之所以提倡不要讓人類痕跡遺留山上,主要正是因為人類帶上山的東西並不容易在高山分解(包含塑膠垃圾、果皮、廚餘和排遺),尤其塑膠物品造成的危害最為嚴峻,當它隨著風化碎裂成形狀不一的塑膠微粒、並且滯留在高山上時,更會永久造成土壤、水源等環境汙染,進而讓大自然裡的生物們不小心將這些有害物質吞下肚裡──畢竟對動物來說,牠們通常也難以辨別出眼前的東西究竟是可消化食物,抑或是塑膠垃圾。

 

在某種程度上,「塑膠病」的研究也重新提醒了我們,這些人為垃圾所造成的影響,其實比我們所認知的程度還要來得廣泛且嚴重許多:塑膠病有可能會造成原本就已相對稀少的生物(例如:山椒魚),因為生存繁衍功能衰退而瀕臨滅絕;當食物鏈底層生物因為塑膠病而大量死亡(註:科學家指出食物鏈越底層的生物,受塑膠病的影響相對明顯),可能會造成該環境中的食物鏈生態出現影響或改變;甚至人類獵捕動物(例如:山豬等)作為食物來源時,也有可能會把這些塑膠微粒吃進肚子,進而對人體造成危害。

 

那麼回過頭來,塑膠病是否有辦法遏制或改善呢?生態學家們曾嘗試以灌水等方式,強迫動物們將胃袋裡的塑膠垃圾吐出來。不過,這種方法只能治標、不治本,並且不可能透過這種方式來拯救所有動物,因此,最好的作法仍是從人們的環保行動做起(註: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全球塑膠產量在 2000 年至 2019 年間幾乎翻了一倍,從 2.34 億噸增加到 4.6 億噸。然而全球只有不到 10% 的塑膠垃圾被回收利用,塑膠垃圾汙染問題似乎沒有放緩的跡象)。儘管聽起來是老生常談,卻是最實際且有效的改善方法了。

 

延伸閱讀|【山人之聲】鄭勝文:調查山椒魚……看似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其實處處充滿生命

 

撰文/吳柏樺
責任編輯/OT 編輯部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