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上大約每四年發生一次的自然氣候現象,又稱為聖嬰-南方震盪(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發生時造成全球溫度升高,帶來強降雨、洪水和乾旱。現在,人為氣候危機造成的衝擊已和太平洋聖嬰現象同樣嚴重。
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上大約每四年發生一次的自然氣候現象,又稱為聖嬰-南方震盪(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發生時造成全球溫度升高,帶來強降雨、洪水和乾旱。現在,人為氣候危機造成的衝擊已和太平洋聖嬰現象同樣嚴重。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發表於《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對氣候的影響比過去所知要嚴重得多,因為其甲烷排放量被低估了多達40%。
「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組織每年會發表「碳預算」(Global Carbon Budget)年度報告,以升溫不超過臨界點為基準,評估全球還有多少額度可以排放溫室氣體,用來提醒世人關於碳排放趨勢的隱憂。
澳洲新南威爾斯省日前正式宣布,當地延燒了大約八個月、造成無數損失的野火,終於完全撲滅了。據CNN報導,新南威爾斯省的消防部門在2月13日宣布,該省所有野火已經受到控制。而現在,所有野火都已經被撲滅。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發表一系列詳細地圖,描繪在未能積極因應暖化的情況下,本世紀末歐洲可能面臨的森林大火、洪水和乾旱規模。根據歐洲環境署的資料,到本世紀末,若不採取任何防洪措施,海平面將上升平均1公尺,英國赫爾市有90%處於水下。多個英國城市可能遭洪水侵襲,覆蓋超過40%的市區。
日本一項研究顯示,地球若持續暖化,經過日本附近的颱風行進速度將比現在慢約10%;颱風行進速度減慢,將拉長強風大雨影響時間,也就更可能造成淹水及土石崩落等災情。日本研究:暖化可能使颱風速度減慢而更易致災
非政府組織Global Canopy對貿易數據的分析顯示,從巴西進口原料的主要牛類產品零售商和生產商,可能使用了與森林砍伐有關的牛肉和皮革。Global Canopy的研究員André Vasconcelos在郵件中告訴Mongabay:「我們很難知道為什麼一些公司沒有這種政策,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風險,也可能不把環境放在第一位。」
2019年10月底,重量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不積極減碳,2050年的台灣將有200萬人面臨高度淹水風險!但我國減碳政策始終成效不彰,進度條卡卡。中研院社會所執行「邁向低碳社會的行為與制度轉型研究」,台灣大學風險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教授從「碳鎖定效應(carbon lock-in)」理論出發,批判台灣的能源政策仍鎖定在高碳社會型態,阻礙再生能源發展,難以達成政府的減碳目標,更拖垮經濟創新與國際競爭力。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由於氣候變遷的速度超過了大多數農作物的適應能力,世界各地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英國衛報報導,秘魯安地斯山脈上有座博物館,保存著每天數百萬人食用的重要糧食——馬鈴薯。博物館的農藝學家持續搜集農民的祖傳知識,找出馬鈴薯中有助度過乾旱、洪災和寒凍的基因。
© OURTRAIL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CY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