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科學家警告,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正在加速中,可能是文明崩壞的轉折點。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一份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發現,現有超過500種陸域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可能在20年內消失,這可是過去一整個世紀滅絕的物種數。科學家表示,要不是人類破壞大自然,要使這麼多物種滅絕得花上數千年的時間。
科學家警告,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正在加速中,可能是文明崩壞的轉折點。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一份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發現,現有超過500種陸域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可能在20年內消失,這可是過去一整個世紀滅絕的物種數。科學家表示,要不是人類破壞大自然,要使這麼多物種滅絕得花上數千年的時間。
身為釣魚愛好者的你,一定聽過這號人物。在Youtube上擁有超過10萬的訂閱數,分享許多釣魚與釣蝦的影片,將釣魚化作生活的一部份,他就是釣魚圈中的翹楚——RJ。
都市中的綠洲會勾起市民三種感受。這些資訊其實點出了都市空間即使受限,但並未框住人們欲將自然帶入都市的渴望。猶記自80年代起,科學雜誌便已點出大自然自淨能力一旦被破壞,便難以幫助降低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產生的負面環境影響,會漸漸擴大成全球性空污災難,讓人暴露於致癌微粒風險中。
由於氣候變遷的關係,海洋熱浪幾乎每年都會造成大規模的珊瑚白化,威脅著全世界的珊瑚礁。珊瑚和牠們細胞內的蟲黃藻(zooxanthellae)是互利共生的關係。蟲黃藻透過與珊瑚共生獲得養分和二氧化碳,而珊瑚則因蟲黃藻行光合作用獲得能量。
人類農業行為左右著野生動物的存活,不但苗中投山村農業活動關乎石虎保育,嘉義大阿里山地區的農業活動,也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山麻雀」帶來生機。藉由山麻雀生態行為的掌握,嘉義林管處與當地居民合作,以懸掛巢箱、設立餌站、種植食草等方式,結合當地社區、小學,積極推動山麻雀保育工作,讓阿里山區成為山麻雀最溫暖的家。
英國衛報報導,一份新研究分析了14個國家數十年來的記錄發現,每年飛越澳洲的鷸鴴類水鳥中,有30多個種在漫長的遷徙過程中遭到獵殺,其中包括九種受脅物種。 專家說,這項研究補足了我們對狩獵影響水鳥數量的認知,光是在泰國北大年灣、印尼西爪哇省和中國長江三角洲三個地點,就有1萬7000多隻、16種鳥遭獵殺。 研究共同作者理查.富勒(Richard Fuller)教授說,這個數字非常嚇人,「遷徙線沿途有數百個地點都有狩獵活動,許多物種都可能遭到過度獵捕。」
阿里山水山巨木,是2700歲的台灣紅檜,有如沉默的巨人俯瞰著大地。全球已知扁柏屬植物只有6種,僅分布於北太平洋兩岸的海岸和高山。它們的分布如珍珠般散落,看似分散,卻又隱約藏著線索。而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台灣,不但有兩種扁柏屬植物——紅檜與扁柏,更是扁柏屬在全球僅存的少數棲地之一。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這裡地處四川西北部人煙稀少的山區,但每年卻能吸引超過500萬遊客。數千年來,保護區所在的地區一直是農牧民的家園,但是為了保護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和風貌,園區裡明令禁止居民進行耕種、放牧和砍伐樹木。那麼,這麼做對嗎?地質學家、生態學家、考古學家和社會人類學家的最新研究給出了另外一個結論:人類的長期居住可以保護和增加生物多樣性,而停止人類的生存活動則有可能減少生物多樣性。
「如果我們可以更好地重建,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各產業企盼著紓困振興方案,全世界都在尋找能夠復原人類共同體的一帖良藥——但是,我們將會重蹈覆轍嗎?
美濃午後的一陣大雨,有隻水雉站在濕地裡的水生植物芡實上,大雨直落,卻不見牠移動腳步找地方躲雨。仔細一看,這隻水雉爸爸的雙腳間,藏著四隻小水雉。牠張開羽翼,把露出腹肚外的小鳥往懷裡撥一撥,在風雨簌簌的環境中守護自己的孩子。
© OURTRAIL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CY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