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研議4年多,環保署《固定污染源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終於要上路。管制的有毒空污由最早的72項,減少為22項,新設工廠須於7月1日起符合最新標準,既有工廠則「先鬆後嚴」分兩階段實施,最遲可到2025年才需符合最新標準加嚴排放。
研議4年多,環保署《固定污染源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終於要上路。管制的有毒空污由最早的72項,減少為22項,新設工廠須於7月1日起符合最新標準,既有工廠則「先鬆後嚴」分兩階段實施,最遲可到2025年才需符合最新標準加嚴排放。
離岸風場施工違反環評承諾,至今已累計兩起裁罰。環保署1月19日說明第二起違規裁罰案件,雲林允能風場因在2020年打樁期間,鯨豚觀察船提前離開,遭罰40萬元。上一起首例裁罰,則是苗栗海洋風電因未派遣足夠數量的鯨豚觀察船隻,遭罰150萬元。
根據「台灣ICC海洋廢棄物監測」統計,寶特瓶為數量最多的海洋廢棄物(於2017年達高峰)。為了解決海廢問題,環保署與七縣市環保局及台灣紡織業者組成國家隊,於2020年12月28日發表全球海廢原料比例最高的產品——含高達96%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潯寶衣」。
環保署今年展開試驗計畫,要求「所有」新送入環境影響評估的申請案都需提供調查原始資料,面臨調查方法不統一、業者良莠不齊等問題,亟需一套一致標準,讓資料的呈現與整合再往前進一步。
《溫管法》上路五年餘,第一期的階段管制目標將於今年到期,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2%,受到疫情影響,有望達成管制目標。第二階段目標則是2025年需較基準年減少10%,目前正擬定第二階段管制策略,並於明年上路。
資源回收已是國人的生活習慣,然而回收趕不上使用。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消耗約240萬噸的塑膠,其中60萬噸作為包裝使用,占整體塑膠製品約25%。 環保署為降低資源消耗、促進回收再利用,2020年10月13日宣布成立「塑膠再生粒料推動平台」,串聯聯合利華、花王、綠藤生機、宏恩塑膠、有美公司等製造商、品牌商以及回收再利用產業,共同倡議使用再生粒料,以2025年達到25%為目標,約可減少15萬噸的塑膠使用。環保署也呼籲其他業者共同加入,「未來將視狀況修法,要求所有業者來配合。」
環保署預告修正固定污染源的空污費率,調高空污季的春、冬季費率,調降非空污季的夏、秋季費率,欲透過擴大差別費率,改善空污季空品狀況,於9月28日舉行研商會議。對此,立委洪申翰直言,我國空污標準費率長期遭外界詬病收太少,如今卻還要再調降,等於環保署鼓勵大家繼續排放空污,「我不知道要如何替政府來辯護。」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撰文批評,夏、秋兩季仍有空污問題,環保署不宜再調降空污費率。此外,即便春、冬兩季的空污費依草案調升,業者排放每公斤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也只要40元,比一顆蛋黃酥還便宜。
疫情重創經濟,各部會都積極研擬紓困與振興方案。而環保署的職責,就在要求各項振興措施導入環境永續準則。綠色和平4月30日在環保署大門放置數十棵台灣烏心石樹苗,並遞交20項「綠色振興建議」。
網路購物的便利深受消費青睞,近十年來全台電子購物營業額翻倍成長,物流包裝垃圾也隨之而來,環保署統計發現,我國一年網購使用達1億個包裝,產生1萬8000噸包裝垃圾。為解決網購垃圾問題,環保署去年提出「網購包裝減量指引」,宣布今年要減少1700噸網購包裝。
環保局表示,2019年8月8日環保署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規定百貨公司業、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業,內用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北市55處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已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北市6品牌(家樂福、好市多、愛買、IKEA等)13處量販店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內用禁止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包含杯、碗、盤、碟、餐盒、餐盒內盛裝食物之內盤、筷、湯匙、刀、叉及攪拌棒等,且不得以餐具套塑膠袋盛裝食物),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規定,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
© OURTRAIL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CY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