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驅避蜱蟲安全技巧:如何避免蜱蟲?叮咬後如何拔除對人體較安全?

隨著近年來從事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踏入中、高海拔地帶進行登山、健行與露營活動時,都有可能遇見這一隻米粒般大小的噬血生物。如何避免叮咬?叮咬後又要如何處理?透過這篇文章來多一分了解,才能在享受戶外活動的同時多一分安心......

在戶外登山或健行遠足時,都有機會遇見各種各樣的生物,然而,其中最具潛在危害的生物可能只比人類指尖略小一些:這個生物就是蜱蟲(編註:亦稱硬蜱、草爬子)。在蜱蟲界中最常見的是犬隻身上的蜱蟲或者是鹿蜱,這就是為什麼在臺灣高山上碰見水鹿等動物時,會建議別刻意靠近或嘗試觸摸的原因之一。

 

蜱蟲這種生物主要是靠吸食血液維生,不論鳥類、大型哺乳動物都是牠們的主要吸食對象。人們之所以懼怕蜱蟲,是由於牠身上帶有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會進而引發萊姆病(Lyme disease)。有些時候,當這個小蟲子依附到我們身上時,我們當下並不容易發現,甚至直到離開自然戶外環境後才會發覺牠正在我們身上吸食血液。不過慶幸的是,大多數的蜱蟲是安全、不帶傳染病原的,唯有當人體被受感染的蜱蟲長時間叮咬,才有可能罹患罕見的萊姆病

 

避免蜱蟲叮咬的最佳方法,就是盡可能避開雜草叢生的地區或潮濕林地,因為這些都是蜱蟲主要活躍的環境之一。但如果登山者預計前往的地方勢必經過長滿草、或樹林茂盛的環境(例如:登山探勘路線、或較少人行走的路線等),建議身著長褲長袖,並且盡可能遮蓋住更多的皮膚(例如:將褲子底部邊緣塞進襪子裡、上衣塞進褲子裡等方式,減少害蟲接觸皮膚的機會),甚或可以選擇使用含有敵避(DEET)成分的驅蟲劑,以作為更強烈有效的防護。

 

如果在戶外環境中不幸遭逢蜱蟲叮咬,切記不要徒手拔除蜱蟲,這會容易造成蜱蟲口器殘留皮膚、或將蜱蟲內臟連同病菌擠入體內。這時候可以使用鑷子或蜱蟲拔除器,盡可能地靠近皮膚位置後抓住蜱蟲,再以旋轉方式將牠從皮膚上移除(編註: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將拔除後的蜱蟲放入密封袋中保存起來,以便於後續出現症狀時進行測試)。

 

當順利移除身上的蜱蟲後,再以藥物為傷口消毒。後續還需要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有出現發燒、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皮疹,或是咬傷處周圍出現「遊走性紅斑」(編註:主要特徵是紅色環狀丘疹,並且感到局部灼熱)等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

 

透過上述資訊了解應對方法,面對蜱蟲就不必再感到恐慌、緊張,也才能讓每趟自然戶外的行程玩得盡興又安心。

 

延伸閱讀|雨鞋登山技巧:怎麼穿,才會比較好走?

 

延伸閱讀|林道疏伐暫時封閉! 為何與登山安全有關係?

撰文/吳柏樺
責任編輯/OT 編輯部
圖片來源/Unsplash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