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派克大衣與零下10度的冬季攀登:Canada Goose的極地精神 玉山×雪山×南湖大山

你曾否探索心之所嚮的極地?冬季的高海拔山脈上,沿覆蓋皚皚白雪的溪溝向上攀登,頂著強襲而來的刺骨寒風前行,我們抵達台灣的最深遠的心臟地帶。身處極寒嚴峻之地的十多個日子裡,陪伴行山者的,是面對未知冒險時內心的悸動、與一件溫暖厚實的派克大衣。

三座海拔超過3700米的山峰、三次冬季攀登,我們實際感受零下低溫的禦寒穿著體驗,一同踏上台灣之巔──玉山、雪山、南湖大山。

 

玉山冬攀──嚴寒絕壁之上的技術攀登

 

攀登地點:玉山主峰、主東鞍部、荖濃溪源大峭壁

攀登日數:6天5夜

攀登屬性:高山岩壁技術攀登、高山健行

最低體感溫度:-12°C

Canada Goose禦寒裝備: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極限耐寒-20度)

 

攝影/陳志嘉

 

踏入台灣最高山域的第四日,登山隊沿著荖濃溪谷向上探索,在近垂直的岩壁上找尋一條通往主東鞍部的路徑。位於北側的山崖缺乏日曬,本來就寒氣森森的岩壁上,偶爾還襲來陣風,派克大衣厚實的CORDURA表布與紮實填充的高蓬鬆度羽絨,隔絕著接近0°C的空氣與冰冷岩面,腰上繫著確保繩索,我們全副武裝,像一群披著耐寒毛皮的山羊,踩著不到半個腳掌大小的踏點,在偶有殘雪的大岩壁上往高處緩緩移動著……

 

一日山羊,我們攀附在通往主東鞍部的峭壁上。攝影/林逸智、孫吉山

 

攝影/林逸智

 

這原是一支雪地訓練隊與消防集訓隊組成的登山隊伍,但因二月水氣沒能跟上低溫,攀登日玉山一帶溫度雖低至零度以下,僅剩北側山壁、溪溝仍有部份積雪,雖無大雪可訓,但冬季低溫下遼闊的玉山群峰,總有無設限的攀登訓練機會,技術教練詹喬愉決定帶我們前往主東鞍部北側的荖濃溪源頭,進行一場超越想像的技術攀登。

 

為繩隊最後登頂的隊員做繩索確保。攝影/陳志嘉

 

我們剛完成峭壁的攀登,在巨石稜線上小憩。攝影/陳志嘉

 

除了首日與第五日夜宿排雲山莊,其餘三日我們翻過主峰稜線,沿著溪谷紮營在荖濃溪營地。荖濃溪上源處即是玉山主、東、北峰一帶山谷,第二、三天訓練日,登山隊在數條山稜間的雪溝、樹林、岩壁進行繩索、確保、雪地等技術訓練,為了讓第四天的技術攀登能安全進行。實際位處大岩壁之上時,有了正確的觀念、技術、還有適當的裝備,隊員們在這一場冒險中,獲得了寶貴的極地攀登經驗。

 

陡上雪坡,以冰斧鑿出腳步可踏的冰階。攝影/陳志嘉

 

攝影/陳志嘉

 

雪山健行──置身台灣冬季的高山森林與谷地

 

攀登地點:雪山主峰、雪山東峰、雪山圈谷

攀登日數:3天2夜

攀登屬性:雪溝攀登、高山健行

最低體感溫度:-8°C

Canada Goose禦寒裝備: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OSBORNE PARKA羽絨夾克、SHELBURNE PARKA羽絨夾克(極限耐寒-20度)

 

雪山圈谷與Canada Goose,SHELBURNE PARKA BLACK LABEL(左一)、OSBORNE PARKA BLACK LABEL(左二、中)、MACMILLAN PARKA(右二)、SHELBURNE PARKA(右一)。攝影/徐子康

 

一行六人離開溫暖的369山莊,甫通過陽光普照的之字上坡,走進蔭鬱的黑森林。行經巨石磊落的石瀑小徑、小心通過結冰瀑布下濕滑的路面,我們鑽出一片冷杉林,遼闊的雪山圈谷映入眼簾,圈谷兩側通往雪山主峰各有一條山徑,遠方的峰頂下,點綴著白色雪坡……

 

雪山下高海拔冷杉林間的歇息。攝影/徐子康

 

橫倒冷杉林間的巨木。攝影/徐子康

 

登頂雪山主峰前,手上的冰斧一次次向下插入雪中,腳上的全硬底登山靴一步步踢出穩固的雪階,強勁谷風自北側吹來,將派克大衣厚實的抗暴風雪帽兜拉起,隔擋侵襲著臉頰的強風,繼續前進,這一刻,只感覺呼氣與吸氣穩定的配合緩慢的步伐。遼闊的冰河圈谷中,我沒有選擇較平緩的攻頂路徑,與隊友們短暫分離,獨自沿著圈谷兩側山徑之間陡峭的積雪山溝攀登,邁向峰頂。

 

沿著陡峭積雪溪溝直上雪山主峰。攝影/徐子康

 

圈谷雪坡上行。攝影/嚴詠慈

 

紅色的MACMILLAN PARKA在遠方也能清楚辨識位置。攝影/嚴詠慈

 

與隊友們在峰頂再次相會,獨自挑戰陡峭雪溝時的戒慎恐懼,再度轉為與大家分享體驗的溫暖。在海拔3886的峰頂,系統爐具裡煮沸著準備沖泡一杯熱可可暖暖身,相機快門「喀嚓喀嚓」閃動著,我們團聚在刻著「雪山主峰」字樣的石碑旁,歡笑聲中一起分享背包裡的食物,懶洋洋曬著早晨溫暖的陽光,再享受不過,為何登山?莫過為了這樣的時刻。

 

登山健行的旅途中,少不了一位專業攝影師。攝影/徐子康

 

峰頂相聚的分享時刻。攝影/王一訢

 

南湖大山雪攀──挑戰東北壁雪溝登頂帝王之山

 

攀登地點:南湖主峰、南湖主峰東北壁、南湖東峰、

攀登日數:5天4夜

攀登屬性:雪溝攀登、高山健行

最低體感溫度:-7°C

Canada Goose禦寒裝備: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OSBORNE PARKA羽絨夾克(極限耐寒-20度)

 

攝影/嚴詠慈

 

南湖圈谷的清晨六點,鑽出溫暖的睡袋,「喀啦喀啦」扯開結冰的帳篷拉鍊,碩大的山體與遼闊的谷地在仍迷茫的雙眼中展開,冷空氣竄進刷毛內衣與皮膚間,凍得每一個毛細孔都緊緊縮起,我從睡袋裡抽出昨夜墊在身體下阻隔地面寒氣的派克大衣,依靠表布與內裡間厚實填充的羽絨,俐落地將體溫重新鎖住。望著有著帝王之勢的南湖大山,心裡躊躇著,這次登頂也要走平常那條繞道鞍部的緩坡路徑嗎?評估著頂峰東北壁上數條積雪、石壁、碎石構成的陡峭岩溝,心想:不如走一回吧……

 

這次挑戰直上南湖主峰的陡峭雪溝。攝影/王一訢

 

享受完圈谷早餐,溫暖的陽光也終於重新照進谷地,巨大的岩壁被曬成一片金黃色,超過45度的陡峭雪溝上,是一條冰、雪、岩混合地形山徑,腳上冰爪前四爪穩穩踢入硬雪中,配合冰斧尖一步步推上更高的海拔,當下僅有專注每一個步伐,如此純粹再無他想。數十分鐘後,站在山巔,回望著剛走完的陡徑。獨自挑戰一條自己未曾涉足的路徑時,總能在短暫的孤獨時刻最純粹的面對眼前的嚴酷環境,淬鍊自我。

 

在雪坡上踏出步階,冰斧則是可能滑落時的必備制動工具,也是雙腿外的第三支點與鑿冰的利器。攝影/徐子康

 

從南湖東北壁陡峭溪溝上俯視冰河圈谷。攝影/王一訢

 

剛結束攀登,接近中午時刻,在主峰頂上沐浴溫暖陽光。攝影/徐子康

 

我們趕在日落前前往谷地邊緣捕捉南湖大山的雄姿。攝影/王一訢

 

回顧最後一天從南湖圈谷返回登山口的20多公里,面對因極低溫結滿冰霜的碎石坡、在強風中翻越險峻的五岩峰斷崖、途經遼闊的審馬陣草原、在各種不同林相的森林中穿梭,終於再次踏入文明世界時,再度讚嘆大山中的多變。走進極地,帶給生活在這群山之島上的我們,更高更遠的視野。

 

回程經五岩峰斷崖與碎石坡上遭遇低溫強風,派克大衣上附著著瞬間結凍的水氣,大衣內側的身體仍保持溫暖。攝影/王一訢

 

遼闊的南湖上圈谷。攝影/王一訢

 

極地精神──淬鍊更好的戶外體驗

 

生活在亞熱帶島國的我們,有機會面對極地嗎?海拔動輒超過二、三千米,那遼闊的冬季山脈,是肯定答案的最佳證明。

 

陪伴編輯團隊,在台灣三座代表性高山度過十數天冬季嚴寒氣候的Canada Goose夾克,來自北國加拿大。以極地探險精神聞名於世的品牌,是許多極地探險隊、在極寒氣候中工作者的禦寒首選,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的加拿大登山家Laurie Skreslet就是穿著Canada Goose特製夾克,成功登頂後安全下山。

 

Laurie Skreslet的聖母峰挑戰。圖/Canada Goose

 

當年的攀登裝備,與日後以Skreslet命名的極限登山夾克系列。圖/Canada Goose

 

Canada Goose將防寒指標分為五個等級。圖/Canada Goose

 

TEI1:適用 5°C ~ -5°C,輕量舒適,自由探索

TEI2:適用 0°C ~ -15°C,保暖性、舒適性及多用性的結合

TEI3:適用 -10°C ~ -20°C,提供基礎保暖,滿足日常需求

TEI4:適用 -15°C ~ -25°C,靈感源自北極,提供持續保暖

TEI5:適用 -30°C 及以下,經過實地測試,可應對地球上極寒之地

 

這次我們登山攜帶的三個外套系列,都是TEI3的防寒指數,極限耐寒體感溫度達零下20度,在台灣冬季高山使用綽綽有餘。厚實的面料與填充,讓派克大衣擁有極優異的保暖性能與極佳的耐磨、耐用度,約1公斤的重量則是小缺點,不過以往冬季高海拔登山習慣帶一件羽絨外套加上一件化纖外套的我,則能攜帶一件派克大衣就達到兩件的保暖度,一件高品質的厚實禦寒裝備,使挑戰冬季各種難度攀登時能無後顧之憂。

 

如何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派克大衣 實測體驗分享

 

MACMILLAN PARKA羽絨夾克(TEI3)

表面材料:ARCTIC TECH®面料

填充材質:625FP白鴨絨

攀登心得:陪伴我走完三趟冬季高海拔攀登的羽絨夾克,625FP的鴨絨在數據上並不突出,但搭配厚實的ARCTIC TECH布料,還有抗暴風雪的延展帽兜,體驗上很有效阻擋強風侵襲,兩個材質組成的保暖隔絕層在十多天的強風、低溫日夜試煉下,從未讓我感到寒冷。在玉山主東鞍部大岩壁攀登時,面對岩壁稜角、帶刺的高山植物,厚實的表層則非常有效的達到保護作用。

 

厚實的派克大衣,能上下拉開的拉鍊與抗暴風雪帽兜,成了高強度攀登的有利配備。攝影/陳志嘉、劉昱旋

 

OSBORNE PARKA羽絨夾克(TEI3)

表面材料:Enduraluxe面料 + 局部CORDURA®耐用布料

填充材質:750FP白鴨絨

攀登心得:屬Canada Goose黑標系列,外表剪裁更低調、修身,是前往雪山、南湖大山時,攀登夥伴的主力保暖裝備,較輕盈的表布加上局部耐磨布料,使優先考量重量、壓縮性時較MACMILLAN PARKA佳;需更高技術性的攀登則會選擇MACMILLAN PARKA,因其較耐磨的表布與抗暴風雪帽兜;單純論保暖度時,兩者則保持同樣優秀的性能。

 

黑白兩色的OSBORNE PARKA BLACK LABEL派克大衣。攝影/劉昱旋、徐子康

 

SHELBURNE PARKA羽絨夾克(TEI3)

表面材料:ARCTIC TECH®面料

填充材質:625FP白鴨絨

攀登心得:穿著超美的長版大衣走上高海拔,與編輯團隊至雪山群峰完成一趟冬季健行。與MACMILLAN PARKA使用相同材質的表布與填充材質搭配,同樣配備抗暴風雪帽兜,加上可拆式的帽沿絨毛,暖度更勝一籌。這個系列的派克大衣屬於長版型,下擺至膝上位置,適合健行式的登山活動如雪山、合歡山、太平山等,若前往技術性較高的攀登行程,其他兩個較短版型大衣更適合。

 

SHELBURNE PARKA(左)與SHELBURNE PARKA BLACK LABEL(右),皆配備可拆的保暖絨毛。攝影/劉昱旋

 

視野,因一次次走向極地而越高越廣,今年冬季,三趟高海拔攀登旅行,零度之下的嚴寒氣候中,溫暖的派克大衣,成了我們最堅強可靠的後盾,探索自我極限的旅程,仍將繼續向前。

 

 

撰文/王一訢
攝影/徐子康、劉昱旋、嚴詠慈、陳志嘉、林逸智、孫吉山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